發佈日期: | 2013/11/29 |
---|---|
標題: | 國際能源產業氣候變遷調適動態報導-華沙氣候公約締約國會議(COP 19)週邊活動討論能源部門調適議題 |
內容: |
一、日期: 2013.11.15 二、摘要 在2013年11月11-23日於波蘭華沙舉行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9次締約國會議(COP 19)的週邊活動(Side Event)中,有一項由全球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之環境與社會議題協會(IPIECA)於11月15日晚上舉行之討論會,主題即是”調適能源部門之氣候風險”。 在該項會議中計有四位講者發表報告,分別針對石油與天然氣產業(Chevron石油公司代表)、蜆殼石油公司之調適方式(蜆殼石油公司代表)、超級颶風Sandy與電力部門韌性(愛迪生電力研究所代表)以及電力部門之調適經驗(法國電力公司(EDF)代表)等四個議題。 在石油與天然氣產業氣候調適行動方面,由來自Chevron石油公司人員介紹IPIECA之功能。表示IPIECA乃是代表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與聯合國進行溝通之主要管道。IPIECA已經在2012年舉辦針對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之調適研討會。該研討會結論是對於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來說氣候調適相當於氣候風險管理策略,因此可以成為該產業固有風險管理作業之一部份。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要研擬氣候調適計畫時必須要有三個步驟,第一步驟鑑別與評估潛在氣候衝擊;第二步驟建立評估風險之程序;第三步驟設計調適與管理風險之方式。 在蜆殼(Shell)石油公司之氣候調適方式方面,該公司代表表示自2007年起就注意到這個議題,主要是因為遭到投資者透過碳揭露計畫(CDP)之請求。目前該公司之氣候調適計畫包括幾個要項:與英國氣候辦公室(Met)合作模擬氣候衝擊;管理公司作業程序內之氣候風險,發展一套風險管理架構;了解公司外之氣候風險,並確定公司參與社區氣候調適之角色。 法國EDF公司代表表示EDF發電中82%為核能發電。共有19座核電廠之58部核電機組,其餘小部份才為水電廠與火力電廠(燃煤與燃氣)。該公司針對氣候變化衝擊之主要考量乃是電力需求與供應遭受氣候危害很高衝擊。要進行氣候調適之管理決策過程可能長達3-5年,而設計與建造之電力基礎設施通常具有超過40年以上使用壽命。因此該公司之調適策略包括下列重點: · 依據該公司之氣候災害計畫進行現有設施之調適行動,以維持其長久使用壽命; · 將對氣候變化之預期後果整合至未來電力資產與設施之設計和施工為重點考量; · 加強極端氣候事件之韌性,以降低這些事件造成災難性衝擊,並能盡早恢復現況; · 動員適當R&D來因應氣候議題,取得預測氣候之最新資訊以對現有設施提供支援,並可對未來資產之設計與建築作出貢獻。 由美國所有電力公司聯合組成之產業協會愛迪生電力研究所代表,報告超級颶風Sandy過後美國電力部門之恢復電力供應工作。2012年10月超級颶風Sandy侵襲美國東北部,造成超過1000萬用戶停電,事後並投入6.7萬名電力維修人員來恢復供電。該項報告中敘述美國各個區域互相協助網路之功能。美國境內公有與民營電力公司繁多,但是發生重大停電事件時,所有鄰近電力公司(連遠自加拿大電力業者)都會相互支援電力維修人員以盡快恢復電力供應。這些搶救工作並與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協調調度,相互配合進行。 三、參考網頁 http://www.ipieca.org/event/20131107/cop-19-side-event-adapting-climate-risks-energy-sector |
發佈人: | 蘇衍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