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 2015/04/30 |
---|---|
標題: | 國際能源產業氣候變遷調適動態報導-美國能源部推出四年期能源檢討報告強調能源基礎設施需要進行氣候變遷調適 |
內容: |
一、日期: 2015.04.22 二、摘要 美國能源部於4月21日公布“四年期能源檢討審查報告(Quadrennial Energy Review, QER):能源運輸、儲存及分配基礎設施”。在該項長達348頁的報告文件中,檢討美國化石燃料與電力如何從A點輸送到B點,說明美國能源運輸目前狀況,與提出確保未來十年能源生產者可以可靠的將能源運輸到最終用戶的最佳推薦途徑。該報告還建議運用超過150億美元的政府開支與稅收優惠,來改善美國的能源基礎設施。 該報告推出係因應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3年6月提出之氣候行動計畫規定,以及美國總統科技諮詢委員會針對研擬提出美國能源政策之建議。為此美國總統於2014年1月頒發一項備忘錄,指示能源部開始進行四年期能源檢討審查報告研擬工作,並且以美國能源基礎設施現況做為第一份QER報告主題。該備忘錄指示,第一份QER報告應專注於美國能源基礎設施的挑戰,以鑑別出針對美國能源與氣候安全之威脅、風險及機會。以便美國聯邦政府將這些政策目標,轉化為一組明確闡述、具優先次序與綜合性的行動,並提出投資建議案。 因此該報告一個重點是氣候變化對於能源部門基礎設施的衝擊與調適。表示輸電線路與油氣運輸管道雖然對於減少排放貢獻有限,但是很容易受到風暴侵襲、海平面上升或溫度巨幅升降淹沒扭曲等衝擊,因此能源部門必須進行氣候變化之調適投資。 在由美國副總統Joe Biden與能源部長Ernest Moniz共同主席的這項QER報告發表記者會上,美國副總統表示“美國正處在一個快速的能源轉換過程中,因此能源基礎設施必須進行改變,才能跟得上。” 該報告表示,美國是全世界目前最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同時風能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占電力生產比率亦在迅速擴大中。這些能源產量必須透過2,600,000英里油氣輸送管道、640,000英里輸電線路、414個天然氣儲存設施、330個石油輸出入港、140,000英里鐵路來運輸。但是這些能源基礎設備大部分已經過時、破舊或具有中斷風險。因此該報告結論呼應美國能源部於2013年推出的能源基礎設施氣候變化衝擊報告,認定全球暖化已經對美國能源生產與輸配設施產生衝擊之結論。 該報告結論認定,目前衝擊美國能源傳輸、存儲及分發基礎設施之最重要環境因素,還是未來全球氣候變化。然而美國能源部門的大部分,從能源生產到分配管理,都是掌握在民間部門手中。所以美國政府能源部能做的有限,僅能輕推民間部門邁向永續發展和有彈性做法。 不過目前美國能源部進行領導的領域,乃是發展區域性燃料儲備系統。例如超級風暴桑迪與卡翠娜等颶風災害過後發生汽油與柴油短缺現象,說明美國需要具備區域性燃料儲備系統,以便在風雨發生時造成煉油廠關閉且油罐車無法到達加油站時還能提供備用燃料。 針對這份QER的出版,美國許多產業團體都表示讚賞。例如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與愛迪生電力研究所都支持該報告中針對進行電網現代化工作的呼籲。但是核能研究所,則已經在期待下一期QER報告中針對核能產業之檢討與建議。美國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則表示,如果這份報告所提出建議可以廣為採納,則使用於研擬QER的一年多的工作努力才不會白費。 三、參考網頁 1.http://energy.gov/sites/prod/files/2015/04/f22/QER-ALL%20FINAL_0.pdf 2.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limate-change-is-coming-for-u-s-energy-infrastructure/ |
發佈人: | 蘇衍綾 |